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国际工程 >> 风险与规避 >> 正文
BOT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作者:未知 来源:起点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3-18 15:46:11
外借,而外借是无法永久解决问题的。为了能够在BOT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项目公司应该立足于自己培养人才。除了加强人才理论知识的深化,更重要的是大胆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上,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BOT建设专才,这是减少BOT项目各类风险的根本保障。

  1.知识与知识管理

  中外学者一直都未停止过对知识的认识和争论。我国学者黄宗忠教授认为,知识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的集合[2]。达文波特认为,知识是一种有组织的经验、价值观、相关信息及洞察力的动态组合,它所构成的框架可以不断地评价和吸收新的经验和信息。它起源于并且作用于有知识的人们的头脑。在组织机构中,它不但存在于文件或档案之中,还存在于组织机构的程序、过程、实践与惯例之中[3]。在本文中知识采用了这一定义。

  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多数学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由多种企业活动组成的动态过程,如奎达斯等把知识管理看作“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4]。维格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4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5]。

  达文波特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邱均平、段宇峰认为,对“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从狭义和广义角度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针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新、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广义上的知识管理不仅是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2]。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指能够用语言表达的,并能够以数据、科学公式、说明书、手册等进行分享的知识。隐性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技术维度的,指个人的专有技能,另一种是认知维度的,包括个人的信念、理想、价值观和信仰。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很难文件化,隐性知识植根于个人的行为和经验之中,难于与其他人沟通和共享。

  2.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三要素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追求。因此,积累、共享和创新是知识管理的3个要素。

  知识管理活动年,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认为价值链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方法来审查企业的所有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借助这一概念,有学者提出了知识价值链,见图因此,将知识管理活动分为以下4个方面: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

  知识获取:是明确所需知识的内容及存放地点,使用各种途径取得所需知识的过程。首先是明确知识需求;然后是确定知识在哪里和谁知道;最后是通过各种最佳途径,使用各种有效手段,取得所需知识的过程。

  知识整合:对已获取的知识根据需求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过滤和组织,以书面的形式存储,使零散、分散的知识变成系统的、有机的知识体系,使其便于公开、共享、交流和传递,为下一步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提供准备。

  知识共享: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通过采取各种共享的方式和手段,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和使用信息技术,把经过整合的知识和组织所拥有的知识、项目参与者所拥有的知识等与其他人或组织共享的过程。

  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是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共享,达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最终创造出所需的系统的知识的过程。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境外EPC电站工程项目组织特点分析

  境外EPC电站工程项目组织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特点,一般是由多个参与方围绕项目组成的一个临时性的组织,该组织以一系列契约作为合作的基础和纽带,如图2所示。其中涉及的契约包括与工程业主之间的合同、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合同、与设备供应商之间的供应合同、与土建安装公司等签订的分包合同,以及与保险公司、货运公司等签订的一系列相关的合同。这些参与方以项目部为核心,在各自利益以及全局利益的驱动下开展合作。

  境外EPC电站工程项目组织结构图这种围绕工程项目部的网络化组织形式突破了传统层级组织模式,能够直接发挥每一方的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