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投标阶段的合同管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6 15:43:44  文章录入:ArticleInput  责任编辑:ArticleInput

  5.安全施工。主要看其安全方面采用什么标准,要求是否严格。因为标准不同,要求不同,报价就会有很大差异。如BS标准脚手架比国家标准脚手架的材料费高出2~3倍。这一点,我公司通过南海惠州乙烯的报价深有体会。当初投标时,国内各投标单位都没有注意审查这一点,急于拿工程,各家施工单位把报价压得非常低,结果施工时外方严格执行BS标准,仅脚手架材料费达11000~12000元/吨,搭拆费也远远高于国内标准,同时其HSE的其他方面要求也高于国内标准。按此施工,我方造价仅1500万元的土建工程就要亏损200万元。这也是所有参建单位的苦果,最后还是外方鉴于实际情况,免费提供了脚手架材料,但搭拆费还是远远增加了。所以,吃透合同至关重要。

  6.合同价款与支付。应主要注意确定合同价款的方式。目前,合同价款的方式多以固定单价为主,尤其是固定综合单价,报价时确定综合单价水平尤为重要。而对于固定总价合同,承包方的风险相对较大,要在合同中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风险范围以外的合同价款调整也应在合同中约定。另外,要注意施工进度款的支付方法和周期,一般付款周期为一个月左右,太长则影响承包方资金周转,增加财务费费用的计算方法。风险范围以外的合同价款调整也应在合同中约定。另外,要注意施工进度款的支付方法和周期,一般付款周期为一个月左右,太长则影响承包方资金周转,增加财务费用和影响施工进度。所以,对于此条款承包方要给予足够重视。最后就是工程量的确认,甲方工程师对工程量的确认一般为收到乙方报告后七天内完成。同时,应注意工程量的确认原则,有时承包商习惯了某种确认方式,审合同时又不注意,按惯例确定了单价。这样一旦有变,就会造成某些费用的损失。

  7.材料设备供应。这方面主要应约定好发包人供应的材料设备的内容,一般发包人应提供其供应的材料设备一览表,包括品种、规格、到货地点、供应数量、供应时间等,有时甲方要求乙方在投标文件中提出甲供材料、设备情况,这样乙方也应指明到货时间等详细要求。在合同中应约定合同执行过程中甲供材料、设备的单价、规格品种、地点、时间、数量与一览表不符时的解决方法,同时要有甲供材料、设备的结算方法。

  8.工程变更。主要看招标文件和合同条件的规定,如果有设计变更,是有价格范围限制的变更,还是只要发生变更,甲方就支付变更价款。如果这样,投标价格可适当降低些;相反,如果甲方规定本合同的一切变更均不计取,投标价格就要相对高些,以便规避风险。

  9.竣工验收与结算。发包人应在合同条件中约定,要求承包人提供具体竣工资料的详细要求,如竣工图的份数等信息是否合乎正常要求,以避免业主拖期验收而又不对承包商给予补偿的事件发生。同时,应具体约定竣工结算的时间范围和双方拖期结算的解决方式,从而避免因业主故意拖期结算而使承包商的财务费用及其他成本增加的事情发生。

  10.违约、索赔和争议。主要看对于双方应承担的违约责任的规定是否公平、公正,如果发包方对于其违约不进行任何赔偿,那么投标价格就要适当考虑该因素的影响。还有就是合同是否给定正规索赔程序,承包方在审核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时就要有意识地去寻找潜在索赔点,因为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索赔已成为承包方创造利润的一个主要来源。

  11.其他。主要看发包方对工程分包和工程保险的要求。如果发包方允许分包,而承包人也有要分包的工作,则应在投标文件中详细列出分包单位的信息,便于发包方审核。对于工程保险,目前来说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为强制险,但建筑安装一切险、第三方责任险并非强制险。如果发包方在合同中指明由承包人负责,承包人应将保费打入报价。

  投标阶段合同管理方面主要应做的工作,就是对合同条件的审核。由于国内许多单位没有采取通用的合同文本,发包方草拟的合同条款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发包方重视的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样就需要投标报价人员和合同签订人员认真审核每一份投标文件及其合同条款,不断积累经验,加强有关合同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合同意识,使合同真正成为自身利益的“护身符”,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并有效地指导以后的报价、合同签订以及合同的执行工作。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