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策划 >> 前期设计 >> 正文
建筑界面的生态语言
作者:佚名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4-10-9 21:53:53

  摘 要:当代建筑界面充满了深浓的生态意识,本文从“建筑立面”、“建筑屋顶”等视角,对注重生态与可持续的建筑界面形态进行分析与归纳,提出了“双层表皮”、“可启屋盖”等10种建筑界面的生态语言。

  建筑界面是建筑的外在形态,是使建筑空间从自然界无限连续空间中分离出来的决定性要素,建筑界面由建筑立面与建筑屋顶组成。在生态与可持续理念的影响下,建筑界面形态构思力求能够反应生态的内在要求,如使建筑最大限度地获得日照、采光、通风以及节约建筑能耗等;另外,建筑界面与各种相关技术的整合,也代表了当代建筑的发展方向,这种重技术的倾向使得当代建筑界面形态更加理性与生态。

  1、建筑立面的生态语言

  建筑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形态。建筑形态与语言、符号等本无联系,但在如何表达思想、情感这一意义上,建筑却象语言学一样,有一种系统化的、可以诠释某种信息的符号系统,因而形成了建筑的语言符号体系。当代生态建筑立面更是处处充满了理性与诗意的生态语言。

  1.1 双层表皮

  双层围护结构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被称为“可呼吸的皮肤”。通常,“双层表皮”的内层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界面,拥有建筑围护功能以及可正常开启的窗扇;而外层界面主要起附加作用,如为建筑遮挡不稳定的猛烈气流;两层界面间安置防止阳光直射的百叶。而内、外两层界面间的空气又充当了建筑内部空间的气候缓冲区域,使建筑内部拥有更为舒适的气候环境。双层界面在减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生态化的同时,也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建筑形态,增加了使用者对建筑空间层次的体验。如德国埃森的RWE公司塔楼,是一座拥有双层玻璃表皮的圆柱形建筑。该建筑的内外两层玻璃间距50cm,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并安装了一套遮阳系统。内层玻璃可以自由开启,外层玻璃阻挡高空的风力,因此其内部工作间可以享受自然的空气却不必担心高空猛烈的阵风。这一生态与诗意构想使大楼基本上放弃了昂贵的机械空调,也节约了能源。此后还有盖茨大楼、吉宝欧文化中心等等,更是“双层表皮”充满智慧与诗意的完美表现。

  1.2 立面复合

  建筑外表不再是一张单一的“膜”,建筑立面可利用檐廊、柱廊、构件凹凸、构架、构造墙等多种手法,创造一个开放的、有层次的“立面空间”,该手法不仅“软化”了建筑立面设计、增加立面的景观层次、加强了建筑与环境的对话,更重要的是立面也具有了生态调节、遮阳等多种功能。如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在西向建筑主入口处设计了一面大尺度的防晒墙。这面由混凝土制成的防晒墙完全与建筑脱开,在夏季与过渡季节,可以完全遮挡西晒的直射阳光;防晒墙与建筑主体之间的空隙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拔风作用)并可保证主体建筑室内的均匀天光照明。在冬季,防晒墙能有效地遮挡西北风,从而有效缓解外部气温对建筑内部的影响。“立面复合”的设计手法和细部处理给人们以诸多新颖的感觉。

  1.3 立面绿化

  界面绿化是指利用植物的美学、生态学和能源保护等方面的优势,将植被与建筑的表皮相结合,进而达到绿化、美化及生态的目的。从生态学的角度讲,墙面尤其是垂直墙面是建筑实现生态化的薄弱环节。因此,如何解决墙面的保温隔热问题,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毫无疑问,“立面绿化”是有效的途径之一,绿化犹如为建筑穿上了一层绿色的外套,在夏季能对室内空间与建筑外墙起遮阳作用,同时减少外部的热反射和眩光进入室内,在冬季成为建筑的附加保温层;绿化的立面使建筑拥有看起来更自然的外观,同时软化了城市“水泥化”的僵硬形象。“立面绿化”已成为广泛使用的建筑生态化和建筑美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1.4 可调界面

  依据环境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建筑界面是当代建筑在高技术条件下实现生态化、节能化的新措施。1996年,欧洲的30多位著名建筑师共同签署了《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中应用太阳能的欧洲宪章》,其中曾对建筑界面做出过如下的陈述:建筑外墙对光、热和空气的穿透性以及墙体本身的通透程度必须是可调控的,即能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其建筑立面的设计就是利用照相机光圈可调原理。努维尔在窗户上装入了按照阳光的强度调节进光量的装置,建筑主立面覆以隔栅,形成单元格式立面构成,每一个单元格里都清晰可见控制调节的电子线路板,充分体现出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关于这座与众不同的建筑,努维尔曾这样说过:“传统的建筑是以固定的体量作为基础。这里边没有注意到光的首要性——正是光使我们能够看到建筑;并且它忽视了光的可能性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